2013年 12月10 日,龚晓明教授应邀来美高梅参加唯爱天使基金奖助学金颁发仪式。期间,我们就学生们互动提出的问题,专题采访了龚教授。全文发表以飨读者。
龚晓明,美高梅附属第一妇幼保健院妇科副主任,北京协和美高梅博士。
专访记者:张晓申,2013级五年制(1)班学生
张晓申:龚教授您好!欢迎您来美高梅讲座。用这个宝贵的机会,就美高梅学生关心的问题对您采访,希望得到您的支持。谢谢。
龚晓明:好的!谢谢张晓申同学。
张晓申:有人曾经说过:“时常去救助,总是去安慰”,说是就是医者仁心的佳话。您能不能和我们谈谈您的看法,以帮助大家医学生职业生涯有正确的定位?
龚晓明:首先我想说这句话很经典。医学是一种科学,但是与别的科学体系不一样。你比如说物理学科,它有比较完整的理论基础体系,公式、理论依据……这些都是不会改变的。但是医学不一样,虽然到了现在已经发展了多年,但是医学对于很多问题离真相还很遥远,对于某些常见的病,我们可能不清楚它发生的病因,不知道如何进行治疗,不知道预后如何,比如说癌症,我们就很多的无奈。所以,作为医生,我们不仅仅需要在疾病上进行医疗上的治疗,对于一些无法治愈的疾病,也需要在心理上给予病人很大的支持,让他们有信心和勇气继续活下去。所谓医者,不仅仅是解决病人身上的病痛,更要给病人带来心理上的阳光。
张晓申:从您求学协和美高梅开始走到今天,在医学的道路上是什么使您坚持,有充沛的精力和进取的力量?
龚晓明:其实我选择医学那时和你们现在一样,是刚刚毕业后的中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择医学,更多是父母的决定。在上学期间那个时候学费还便宜,所以经济上没有太大的压力。记得我在念书期间还做过一些勤工俭学,在后4年,我没向家里人要过一分钱……学医我八年坚持下来,是想在毕业后成为一个医生。在之后的15年到今天,我觉得做一个医生很快乐,是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因此医生也逐渐成为了我的理想!做一名医生帮助病人,这是推动我走下去的力量。
张晓申:是的,在理想与现实中,我们医学生要坚守自己的理想。针对许多大学生的海外行医的现象,您怎么看?
龚晓明:我鼓励医学生有机会多出去走走,因为只有走出去才能有更多的人回国来服务大众。出国留学有利于开拓我们的视野,我们可以从国外学技术。现代的医疗体系和发展源自西方,国外在医学方面较我们中国领先很多,我们需要走出去学习,所以我是非常鼓励我们的医学生在毕业以后选择出国学习的道路。
张晓申:我在做问卷调研中发现一种现象,很多同学因此困惑——从科研或临床这两种类型的医生群体来说,有的医生偏向科研,而有的医生注重临床看病救人。由此,衍生出有的医生升职快,或者有的医生评职称难。“科研型”和“临床型”,对于这样的问题您怎么看?
龚晓明: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这是我们国家医生职称评价体系不完善的结果,在美国,当一个医生完成住院医师、专科医生培训以后,将成为一个独立的医生,行医的时候并没有上级医师来指导你的工作。当然大的教学医院,或者在行业内要做得出众,科研是必须的,我说的是临床科研,基础科研通常是由PhD来合作完成。我们现在国内的评价体系对于一般的医生要求科研和文章是非常不合理的,我相信以后也是会改变的,做一个医生,最重要的是要会正确地看病,这个需要培训和积累,我认为做临床医生不必每个人搞科研,但是每个临床医生必须要具备科学的头脑。我反对将医学生还分出科研型和临床型,在国外没有这么一说,就是MD和PhD。当然在大医院里面,科研必不可少,科研需要的是兴趣,而不是指标,有兴趣的科研才可以做出成绩。
张晓申:谢谢龚教授的时间,您的专访对我们有宝贵的指导意义。最后,请您给我们医学生说一句话。
龚晓明:记得做一个好医生,需要永远将病人的利益放在最高。
(图/龚晓明教授)